十、风格
1、打油诗,源于俳体、谐体,也合称为俳谐体。又称谐趣诗、诙谐诗、覆窠体、郑堂体、牛山体。打油诗是俳谐体诗的一种,它虽为旧体诗,但却以内容与词语的诙谐、俚俗为主要特征,以俗趣、谐趣取胜。在形式上打破格律的束缚,灵活多样,这类诗歌体裁涵盖诗、词、曲、民歌、民谣。风格上通俗易懂,晓畅明白,有的俚俗粗钱。格律上,有的严守规则,有的除押韵外,不甚遵守一定的规则,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也有的则是作者自谦,其实不是真正的打油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诙谐风趣(俚俗、谐趣),形象鲜明生动的诗称作“打油诗”。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内容。
2、反语诗,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3、反风人体,此体借风人体“上句一语,下句申释本意”的结构形式组合成诗。然而所举事物皆有名无实,甚至和上句的本意相悖,从而表现出愤世嫉俗或幽默调侃的情绪。
4、合体诗,前面是甲对乙,后面是乙对甲。
5、绝弦体,又称“断弦体”,指各句诗意似断实连,如同琴弦虽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意念仍在延续一般。
6、茍简诗,又叫跳脱诗。苟、简到不加解释,不会让人明白的诗,人称这类诗为“苟简诗”。它的怪,在于令人费解,不过稍加解释后,人们往往会恍然大悟。苟简诗本来是诗病,但有的作者有意利用语言的断缺现象写成的诗歌样式。其特点是语法结构残缺不全,语意关系断而不接,但实际又点线不分地潜藏着作者的思维线索,本质上属于语言的变态甚至病态。
7、涩体诗,涩体,指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8、联句诗,又叫连句。联句与柏梁台诗是孪生兄弟,与同题共咏是表兄弟。它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它的作者起码不能少于二人,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赋诗者人各一句或数句,多人联缀而成的一种联合体式。第二,讲究字句的对偶。第三,讲究语言的声律。在以上三个特点中,前一点是联句诗所独具的,而后两点则是一般格律诗所共有的。所以,联句诗实际上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联缀而成的律诗或排律。
9、谐体,见打油诗。
10、俳谐体,见打油诗。
11、谐趣诗,见打油诗。
12、诙谐诗,见打油诗。
13、覆窠体,见打油诗。所谓“覆窠”,意为把鸟巢翻过来,一览无余的意思。江南呼浅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代表人物唐末五代人伊用昌。
14、郑堂体,见打油诗。代表人物晚清郑堂。
15、牛山体,见打油诗。代表人物金陵志明和尚尝作打油诗四十首,命其集曰《牛山四十屁》。
16、俳体,见打油诗。
17、断弦体,见绝弦体。
18、跳脱诗,见茍简诗。
19、连句诗,见联句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