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21

[佳作转载] 从陶谢诗歌看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发展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陶谢诗歌看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发展
     [内容提要】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他们二人的诗歌创作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陶渊明的诗是写意的、含蓄的;而谢灵运的诗则是摹象的、写实的。他们诗歌风格的不同也体现着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
    [关键] 陶渊明   谢灵运  魏晋南北朝诗歌  发展变化
    在魏晋南北朝这一跨度四百年的历史阶段中,文学经历了“建安风骨”、两晋文学、永明体等几个发展阶段,而诗歌的发展变化尤其显示出了明显特征。陶渊明和谢灵运就是处于这一文学时期的两个杰出诗人。陶渊明(365—427)生活在东晋时期。东晋的文坛,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盛行,文学严重脱离现实。但借鉴了汉诗占朴清丽风格的陶渊明却以其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歌将东晋文学史涂上浓重色彩。
    谢灵运(385--433)的生活年代较陶渊明虽仅晚了20年,但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学时期。谢灵运所属的南朝宋齐时代,山水诗占据主导地位,诗风则改古朴的传统而开始追求声色。
    诗歌艺术从“重古朴”到“尚声色”的发展变化正是在陶谢两位诗人的创作差异中体现出来。陶渊明是魏晋时期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魏晋诗歌在他那儿达到了高峰。而谢灵运则另辞蹊径,开创南北朝的一代新诗风。若就诗歌的艺术成就而言,谢灵运的诗明显不如陶渊明,但其诗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陶渊明是属于阮籍、左思等老一辈诗人行列,而谢灵运则属于沈约、谢眺等新诗人的队伍。他们两人的诗风的嬗变是显而易见的。
    一、诗歌从陶渊明发展到谢灵运时代的第一个转变是由情景交融的写意手法转向栩栩如生的摹象手法。
    陶渊明的思想基本上是属于儒家的。他少有济时之志,后因屡遭挫折而又放弃这种思想,但他能坚持志节、不肯随波逐流,随俗浮沉,退而躬耕。归隐后的他与田父野老交往,在对生活的观察总结中,思想不断升华,进对他的文学起着很好的作用,他的诗也正是他一生生活与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
    陶渊明无疑是文学史上写田园诗的能手,但是他却很少在诗中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他的诗根本无意于模山范水,而是追求于写心;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他的诗是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更引人到一种意境中去。如在他的《归园田居》这首诗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诗人写田园中景象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霭霭远人村,依依辖里倒,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描写不只是单纯直白的表象,而是用这些丰富的景象建构了一种境界。它安谧宁静,淳朴自然,这正寄托了作者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因此诗人得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慨。可见,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选取田同生活的景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会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若说陶渊明写诗的手法是以写心、写意为主的话,当诗发展到谢灵运时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谢灵运的诗里,对山姿水态的描摹占据了其主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陶渊明的诗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谢灵运的诗则将情与最做了彻底的分割。他将笔墨着力于勾勒、描绘自然界的山水、四时、明暗的变化,并将其一一准确详细地再现出来。他不象陶渊明那样追求浑然忘我的境界,而是把所看到的景物分解成一幅又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展示给读者。
    在谢的名篇《石壁楼舍还湖中作》中。诗人选样写道:“出谷日尚早,人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去霞收夕靠。芰荷迭映蔚,薄稗相因依。”类似这样描景状物的句子在谢诗中经常可见,又如:“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自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范蠡湖》)等。在这些诗中可见谢灵运写诗讲究炼字,善用骈句,注意在描写景物时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谢灵运的诗虽然受魏晋玄言诗影响,也存在着刘勰所说的“志探轩曼,而泛咏皋壤;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的弱点,做不到情景变融和风格完整。但由于他把自己目击的山光水色、朝霞夕霏用诗句描绘来,以鲜明的山水画面为诗坛带来新鲜的气息。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大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喜味”的诗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有时他的诗未免有玄言词句过多、辞藻堆砌过多、过分讲究雕琢的毛病,但究其主要方面还是清丽、明晰的。总的来说,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个全力雕章琢句的的诗人,为后来的谢眺、王维等新体诗人的出来奠定了摹础。
    二、诗歌从陶渊明到谢灵运时代的第二个转变是语言的表现从含蓄的启示性转向明晰的写实性。
    陶渊明受时代思想和风气的影响、早年就有爱好自然的一面:“少小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同时受儒家积极思想影响,又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他一生中经历了“因贫穷所迫而出”.“因志意多所耻”向弃官归园的变化,所以他对生活的体会就更为探刻透彻。在反映“壮志终成泡影”和“归田后自食其力”的自豪这一问题上,他对言不尽意的道理深有体会。既然语言本身有局限性,那就注重言外的效果吧,于是陶诗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的特点,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所以读者读陶诗时,便会觉得回昧无穷,正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其诗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会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似癯实腴”,正是苏轼对其诗语言特点的恰当评价。
    陶渊明诗多以隐逸田园的诗人的面貌出现,他把对人格和社会理想的歌咏,渗透在田园生活之中,他在诗中常用象征和暗喻的手法带给读者以启示性的东西。他的诗经常可见诸如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事物,而这些事物正象征着诗人自己的性格。诗人也通过他们表现了自己坚贞孤高的情操、爱好、自由追求和美的感情。在众多事物中,陶渊明尤其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由于陶渊明的爱好和反复多次的赞美,使得菊花有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象征意义:它的高洁、自爱。这在后人心目中变成了陶渊明的化身。这些词语启示给读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的含义。
    陶渊明诗语言的优点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诗歌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在这十分精确的语言中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这里写的是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字眼,用在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被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读者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一片生意盎然。这是只有经过亲身体验和深切感受之后才能写出的诗句,陶诗大多是抒情之作,诗人的感情象一股泉水渗透诗中,景物也饱含着深情:“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刻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平淡无奇的八句诗却写出了一片生动的田园生活的声音和气氛。
    陶渊明的诗在充满情趣的同时,也饱含着人生理趣。他常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阐说人生的哲理,给读者以启示。他的诗在看似浅显的语言中赋予了更深层的人生探求。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词示庞主簿邓治中》)。这些言简意赅的诗句无不发人深省。
    和陶渊明的这种具有含蓄的启示性的语言不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却是明晰的写实性的。
    陶渊明在诗中,写松旨却不必在松,感菊意并不定在菊,叹归鸟却不仅是写飞鸟。陶诗中“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技巧已充分体现其诗语言特点。他经常在不知该如何表达真情实意的时候而发出“欲辩已忘言”的感叹。但谢灵运则不同。谢诗是直白的明晰的,他写风即风,描云即云,描摹山水也极尽笔能,他总是尽可能准确挖掘那最能表达真实景致的语言和词汇,用尽各种办法去描摹形容自然界中的最物。所以语言的写实性在他的诗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人彭蠡湖》)突出暮春时节山野间绿白两种色调,以绿作底色,白云做点缀,再现了春天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叉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用“旷”、“净”、“高”、“明”四个形容谢形容秋天的田野、沙岸、天空和月亮,真实再现秋天的特点。这些诗句的好处就在于极恰当而又多姿多彩地再现了太自然之美,我们读了他的诗后,会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因为过去在人们眼中看得到却无法用语古表达的美景通过谢灵运的勾勒竟是如此美妙而实在的东西。谢诗正是充分发挥了语言明晰的写实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揭示和再现大自然之美。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魏晋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但他们的诗歌创作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体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而这种风格的不同,不单纯是他们两个诗人创作上的差别,更体现出两个时代诗风的变化和差异。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转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诗风的嬗递,也看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借鉴了汉诗占朴清丽风格的陶渊明却以其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歌将东晋文学史涂上浓重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借鉴了汉诗占朴清丽风格的陶渊明却以其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歌将东晋文学史涂上浓重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借鉴了汉诗占朴清丽风格的陶渊明却以其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歌将东晋文学史涂上浓重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陶渊明的这种具有含蓄的启示性的语言不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却是明晰的写实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陶渊明的这种具有含蓄的启示性的语言不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却是明晰的写实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8 1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陶渊明的这种具有含蓄的启示性的语言不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却是明晰的写实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