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12

[佳作转载] 谢榛诗论的辩证性管窥

[复制链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榛诗论的辩证性管窥
    在谢榛的《四溟诗话》中,有许多看似矛盾龃龉之处, 他把两个相反观念对举而着力于主导一面,强调其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关系。 “同则太熟,不同则太生”(卷三),“含毫改削而工,走笔天成而妙,其速也多暗合古人,其迟也每创出新意,迟则苦其心,速则纵其笔。”(卷三)“正者,奇之根,奇者,正之标。”(卷三)他崇尚盛唐,但反对机械字句模拟;他主发兴灵感,但不废工力苦思,他尚气象浑融,自然高妙,也不排斥“做手不同”,风格多样。正是这种辨证方法论使其能吸收容纳诸多诗学观念而妙合无垠,形成一个广博体系,自成一家之言。
   一、既承认诗有“天机”,也注重“苦心不休”
   “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卷二)显然,“天机”之有无,在谢棒看来是作诗的关键。实际上,也就是创作灵感。“待时而发”的“时”,却不是能够预设的,而是主客体偶然触遇的随机之“时”。苦心孤诣,闭门觅句,则是难以得到“天机”的。
    同时谢榛也注重诗人长期的实践, “作诗譬如有人日扫箕帚,遍于市廛扫沙,簸而拣之,或破钱折簪,碎铜片铁,皆投之于袋,饥则归饭,固不如意,往复不废其业。久而大有所获,非金则银,足赡卒岁之需,此得意在偶然尔。夫好物得之固难,警句尤不易得。扫沙不倦,则好物出;苦心不休,则警句成。”(卷三)谢棒用很妙的譬喻,说明了好诗得之于偶然,而这种偶然又是与日积月累的学诗过程、“苦心不休”的审美求索的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即便于诗成之后也提倡“诗不厌改,贵乎精也”(卷二),“勤以进之,苦以精之,谦以全之”(卷三)等等。
  二、宗主“盛唐”而不匍匐于“盛唐”。
    谢榛论及的“盛唐”诗人,除李白、杜甫两位大家外,著名的尚有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岑参、高适、李颀、贾至等。对李白、杜甫,他一再相提并举,颂扬倍至,如:“太白、子美,行皆大步”(卷三);“诗乃模写情景之具,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太宇。此惟李、杜二老知之”(卷四);“奇正参伍,李、杜是也”(卷二)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谢榛宗主“盛唐”,但并不就匍匐于“盛唐”脚下,唯唯讷讷,马首是瞻。
    谢棒对于古诗,作出了公允的评价,并不认为古诗是无可指摘的,美玉也有微疵.他说:“虽古人诗,亦有可议焉。盖擅名一时,宁肯帖然受人低诃。又自谓大家气格,务在浑雄,不屑于句字之间。殊不知美玉微瑕,未为全宝也.”(卷三)就是对于他极力推崇和师法的盛唐诸公,他也不是唯人是从,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虽盛唐名家,亦有罅隙可议,所谓瑜不掩瑕是也。”(卷二)在谢氏看来,盛唐诗也并非完美无缺,也有“罅隙可议”。因此,他对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杜甫,也不是一味地恭赞崇拜,而是在充分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也指出其时有“粗疏”与“疏漏”之处。他说:“少陵状景极妙,巨细入玄,无可指摘者。写情失之疏漏,若‘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上句率真自然,下句为韵所拘尔。”(卷四)又说:“少陵曰:‘丈夫则带甲,妇人终在家。’此文不逮意。”(卷二)对王维的诗,一方面称许“爽健自别”(卷二)、“旷阔有气”(卷四),一方面又指摘“声律未妥”(卷四)、“韵短调促,无抑扬之妙”(卷三)。对孟浩然则曰:“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但七言长篇,语平气缓,若曲涧流泉而无风卷江河之势。”(卷二)对于“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喜用难字险韵,“夸多斗靡”,不利于感情的自然流露与表达也颇有微词。他说:“韩昌龄、柳子厚长篇联句,字难韵险,然夸多斗靡,或不可解。拘于险韵,无乃庚、沈启之耶?”(卷四)可见,谢棒不迷信权威,不慕名声大小,不人云亦云,而是端出自己的见解以昭示世人。
   三、虚实兼济与“情景相因”
    谢榛主张,“诗乃模写情景之具,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乎实。”“景多则堆垛,情多则暗弱”。 谢榛论说到诗歌创作中情景交融的“量”的问题。他反对过于以景偏胜,认为这容易使诗作过于黏滞;也反对过于以情偏胜,认为这又容易使诗作过于虚弱。谢榛认为,除极少数大家外,一般人是很难这样构思诗作的。谢榛在这里实际上寓含一个甚为重要的创作思想,这便是主张诗歌创作写景要追求虚化空灵,他归结这是诗作产生艺术魅力的途径之一。古人论诗,特重虚实结合,唯实则易质,唯虚则易浮;质往往有待于虚而空灵,虚往往有待于质而充实。“化实为虚”,即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艺术形象,也就是前人所说的“化景物为情思”。以实为虚,由具体实物生发抽象的情思,诗歌就能产生无穷的意韵,创造幽远的境界。在古典诗歌中,景物为实,情理为虚。虚实结合,虚实兼济,可以让诗歌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可以让欣赏者驰骋想象,神游诗境,诗“趣”无穷。
    “情景相因”包含着情景之相生相克、相依相存之意。情,虽然是个体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是历史传承、社会生活、以往实践的具体同构,但就诗歌创作而言,具体相关之情的产生毕竟发端、缘起于景的作用;景,虽然是客观大千世界的色泽形态,是万事万物质性事义物理的外在显现,但具体相关之景的凸现于它景,毕竟缘起、取决于情的关注。具体的“情景相触”较大量的情景“相背”而言,只是一种甚少的“相因偶然”(卷三),从这个意义上就具体相关联之情景而言,可谓无景即无此诗之情、无情即无此诗之景,即情景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彼此作为矛盾之一方而相依相存。
   四、对“用字”、 “用韵”与“用事”的辩证阐述。
    关于用字,他说:“作诗不可用难字。”(卷一)又说:“律诗重在对偶,妙在虚实。……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卷一)用韵上,他也有类似的言说,如“五言律首句用韵,宜突然而起,势不可遏,若子美‘落日历帘钩’是也。若许浑‘天晚日沉沉’,便无力矣。”(卷二)然而另一方面,他又不是囿于对字律的狭窄模仿,而是认为“诗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或以用字简约为古,未达权变。”在他看来,对于“格调”的追求应采取开放的心态―――“作诗最忌蹈袭”,(卷二)“当摆脱常格,尤出不测之语。若天马行空,浑然无迹。”
    谢棒对创作中的“用事”问题持论较为辩证,他认为:“用事多则流于议论”,成为“点鬼簿”。“《诗法》日:‘《事文类聚》不可用,盖宋事多也。’后引苏黄之诗以为式。教以养生之诀,继以致病之物,可乎?”同时,为了说明何谓“善用事”,他拈出一些诗作进行说明:
    “魏武帝《善哉行》,七解;魏文帝《煌煌京洛行》,五解。全用古人事实,不可泥于诗法论之。”“《世说新语》:徐孺子九岁时,尝月下戏。或云:‘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子美诗:‘研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意祖于此。造句奇拔,观者不觉用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老不欺人也。”对一些用事之谬的现象,谢棒也提出批评:“陆厥《孺子妾歌》曰:‘安陵泣前鱼。’刘长卿《湘妃庙》曰:‘未作湘南雨,知为何处云。’卢仝《赠马异》日:‘神农画八卦。’杨敬之《客思》曰:‘细腰沉赵女。’唐彦谦《新丰》曰:‘半夜素灵先哭楚。’此皆用事之谬。”
   五、追求“自然”与“精工”的结合
    谢榛崇尚自然之美,认为“自然妙者为上”(卷四)因此,他称赞《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卷三);称许杜甫“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自然”(卷二)。
    尽管谢榛认为“自然妙者为上,精工次之”(卷四)但他并不反对“精工”之作。“或曰:
   ‘诗,适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凿其真?予曰:‘新诗改罢自长吟’,此少陵苦思处。使不入溟渤,焉得骊颔之珠哉?”(卷二)“走笔成诗,兴也,琢句入神,力也”(卷三)其所谓“苦思”,主要指“兴起”后的琢磨,修改之工。“琢磨”可得骊颔之珠,修改可一悟得纯,只有经过精思深虑,“万转心机,乃成篇什”(卷三)。
    谢榛以为“作诗譬诸用兵,慎敌则胜。命题虽易,不可率然下笔”(卷一)。为此,他在向章景南阐发“诗能剥皮,句法愈奇”的观点时,不仅肯定“援笔立就”的“兴高”之举,也肯定“经宿点
”的推敲之举。以为“或有作,读之闷闷然,尚隔一间,如摘胡桃并栗,须三剥其皮,乃得佳味。凡诗文有剥皮者,不经宿点,
未见精工”(卷三);“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阅书醒心,忽然有得,意随笔生,而兴不可遏,入乎神化,殊非思虑所及”(卷四)。
    六、既重视审美主体的决定作用,又看到文随世变的影响。
    谢榛始终突出审美主体的决定作用:“夫作诗才有不同,各由工拙,爱憎系乎为人,诗何与焉?”(卷三)“诗贵解悟,识有偏全,斯作有高下。”(卷四)因而他注重诗人平时的学养,“养心”“养气”(卷三),增长才识,既须“贵乎经史,粹乎旨趣,若江河有源而滔滔弗竭”(卷三),又须“赋诗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卷四)。
    谢榛承袭前人观点,指出:“《三百篇》直写情性,靡不高古,虽其逸诗,汉人尚不可及。今学之者,务去声律,以为高古。殊不知文随世变,且有六朝、唐宋影子,有意于古,而终不古也。”谢氏之重要观点“文随世变”,说明文学是受世事变迁的制约与影响,时变而文亦应易变,即便是尺尺寸寸株守剿模古人,也不能尽得古意。他还进一步阐释文学作品品位的高下是与时运盛衰有关系的。他在评大历时期的诗人钱起、刘长卿七言近体诗时指出:“声口虽好,而格调渐下,此文随世变故尔。”(卷四)就说明了大历时期诗人格调不高的症结就在于今非盛唐之时。他举杜甫为例说:“子美不遭天宝之乱,何以发忠愤之气,成百代之宗。”(卷二)谢氏指出杜氏之作何以能成为百代效法的楷模,除作者主观因素外,大唐盛世对杜甫的影响是不小的。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榛诗论中的看似矛盾看法,实际上是对理论的辩证性观点,应该来说并没有什么矛盾存在,而是对理论的完整性论述,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分“灵感”固然重要,但是并不能否定“苦心不休”的意义,很多时候,创作还是”苦心“思索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俗易懂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2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题入味;蕴藉含蓄,余韵耐品。!妙句感人心怀!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2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生动,切题入味;蕴藉含蓄,余韵耐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2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思精巧!通达晓畅!清新雅逸!意境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2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逸思飘、音韵自成、气畅志远,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2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文笔隽秀,博识豪情、寄意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2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风流,文辞精炼!优美流畅!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