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树吟 于 2019-9-5 10:16 编辑
十四行诗源于意大利民间,是一种抒情短诗体,盛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早期一般分为二段,即“八、六式”,每行十一个音节,英语韵脚排列为:abba abba,cdc ded。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尤为精妙,他一生创作了几百首十四行,发表有《十四行诗全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结构严谨,他将十四行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三个四行,第二部分为两行,每行十个音节,英语韵脚为:abab,cdcd,efef,gg。这样的格式后来被称为“莎士比亚体”。莎士比亚在运用此诗体时,极为得心应手,他的十四行诗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如他的剧作一样天马行空。而其最擅长的是“四、四、四、二式”最后两行诗,这二行诗往往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既是全诗点睛之作,又自成一联成警语格言。在英国乃至全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当得起空前绝后的美称。 我国的作家、翻译家冯至是汉语中写作十四行最好的,当称为中国十四行诗的鼻祖。他的诗非常沉稳,押韵也严格。他早期的十四行诗受新月派的影响,风格轻新,语言清丽。他的《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高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诗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我最喜欢冯至的《蛇》,在本论坛我的“灵魂诗歌系列”里曾有介绍。
从青年时期读莎翁,尤为欣赏。我学写的十四行拙诗也“企图”学用“莎体”,即在最后一段之二行中力图点题、出精,似求达到心灵与艺术的升华。但往往可能仅是学到点皮毛,乃思想和语言的“邯郸学步”吧。
用中文写作不便押英语韵。以达意为先,努力为十四行的词语带来冷静的观察,意象隐喻的延宕、含蓄之美,体味文字的神秘美和清澈感,在无“以字(韵)害意”前提下力求押汉语韵。然而无论如何,我的十四行诗只能算“十四分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