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树吟 于 2019-7-29 09:20 编辑
“佯错”者,假错也。“逗引”为真。
(唐) 白居易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飐——颤动之状,一个“颤动”将初恋少女的慌张娇羞模样儿传神地跃然纸上。想跟他说话却低头娇笑,还“不小心”将簪子落到了水中。徐志摩曾写:“那一低头的温柔”是否是深得了白居易的真传呢?!
(唐) 皇甫松 《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几个动词:看、抛、羞,极具动感,言辞大胆、俏皮,比白居易似乎更直白些,看到心仪之人,不是“低头”,而是主动地“抛”,怕“羞”只怕也顾不上了。刻画了怀春少女含情脉脉,纯情可爱的一幕。
(唐) 李端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金粟柱”、“玉房“的描写,说明家境优越,鸣‘筝’的质地亦精良。筝的拥有者是一位家境良好,受过高雅教育的女子,有着芊芊修长的素手,装潢华贵素雅的闺房;周郎——原指周瑜,现泛指女郎们心中的‘白马王子’。传说带兵打仗的周瑜是一位书生气十足的儒将,除了骁勇能战外,更是精通音律,为他演奏的女子若想引其注意,常常故意弹错,以便让周瑜纠正。
俺觉得李端的《听筝》当属佯错爱情的典范了。试想想:富贵人家的女子要想得到意中人青睐,都要如此费神谋略耍‘小聪明’,一般的女子要想得到意中人注意则是难上加难了吧?!须知,那是几千年前的非电子时代,信息闭塞,男女授受不亲,这些描写“佯错”、“逗引”的爱情诗词,更显得可爱、珍贵。
这些诗言辞俏皮活泼、欲说还休,欲羞还逗,特别在‘佯错’中蕴藏着的丝丝“羞怯”更显得清新可爱,令人摇曳心动。拜伦曾说过:“新生的爱总是十分害羞的……羞怯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古代恋人们的这些小智慧,还真是印证了巴尔扎克’“爱情是天生的一种艺术”的论断呢!
(整理编写于本人“古诗词中的爱情”笔记;李世琦老师讲授)
来源: 古诗词中的“佯错逗引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