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昔曾干气象(五)
第五首的笔触转到了后30年。打倒四人帮,“紫阁易弦”了,结束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转入了经济建设新时期,人们对新时期又充满了憧憬。诗人此后也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里,南渡香江,开始了新的拼搏。按理,对一个曾经斯文扫地的知识分子来说,对过去是不会有丝毫留恋的,对那受尽屈辱的地方,是不会有多少眷顾的。但是林先生的情怀是高洁的,对祖国的一往深情竟是常炯于心,处江湖之远而倍怀廊庙之忧。仗剑南天,隔香江而遥望京华,对鲜血染就的红旗,还是那么景仰,对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先烈还是无比缅怀,后继者应无愧于他们,应为中华的复兴而竭尽驽钝。自己虽是一介平民,但故乡梦、祖国梦总是长绕国门,祖国每一个成功或失误,都会引发深深地感慨,对公仆们的任用和操守,也牵动他的神经,对他们能否有效地带领国民实现民族复兴表示极大的关注。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怀?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没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贞忱,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大局观念,没有爱国赤心,能做到吗?林先生的品格和情操,在诗中不是表现得再充分不过吗? 第六首谈到,卜居香港30年了,如今已满头堆雪了。国家的现实是好坏参半,令人不太乐观。诗人对祖国的寄望是那么热切,如今,经济总量上去了,超过了日本而排行世界第二,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神舟升天了,航母下水了,无论城市乡村破蔽不堪的旧貌已焕然一新了,这些都是足堪傲世的。但是,崛起当中,贪风四起,腐败现象越演越烈,酷夜里发生种种令人难以容忍的现象,让草根们都忧心忡忡,更何况是有良知的公仆们,你们应作何取态?中国啊,难道你就这样沉沦吗?“野草风晴生白露”一句,巧妙地化用了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诗意。旷野风晴白露滋生了,夜深伫立良久,独自仰望玲珑的秋月,内心百感杂陈,更深夜永,久待落空,又怎能不如泣如诉?而“寒江潮信逐靑鸥”一句,更隐含了诗人丝丝寂寞、惆怅和失落的心情。宋人刘克庄有诗云:“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其时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林先生寄迹香江,一身无所窒碍,本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但内心深处,不会比刘克庄平静。面对种种丑恶现象,人们难免迷茫,可说到底,祖国毕竟是祖国,诗人在鞭挞贪腐的同时,对国家的前途,还是信心满满,他始终相信,中华民族是充满希望的,北望神州,精神更应抖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