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近诗的押韵上溯到汉代就是一脉相承的
唐近体诗的押韵上溯到汉代就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三国时期就产生了韵书,以至“音韵蜂出”,各有土风,但押韵字大致相同。特别是“侵”这个韵部的字只能独用,是自三国六朝的“音韵土风”,一直到明代的《洪武正韵》(特别是元代的《中原音韵》、清代的《词林正韵》),它都是独用的。清末的北京话,这些独用字才归入到“痕”韵部。以历代诗人之用韵说明: 视刀镮歌 佚 名 岭根言语浅。不知人煮深。今凱两相视,脉脉动人心。 短歌行二首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突,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甫,天下归心。 七哀诗三首之二 王 粲 荆蛮非吾乡,何能久滞淫?方舟诉大江,日暮愁吾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雁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七哀二首 张 载 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阳鸟收和响,寒蝉中夜结, 白露中夜结,木落柯条森。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顾望无所见,唯哀松柏阴。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 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丘陇日已远,缠绵弥思深。忧来令发白,谁云愁可任。 徘徊向长风,泪下沾衣襟。 和郭主簿二首 陶渊明 蔼蔼堂前桥,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兹,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堕首云,怀古一何深。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作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痈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和何议曹郊游二首 谢 脁 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 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未尝远离别,知此惬泊心。 流泝终摩已,嗟行方至今。 效阮公十首 江 淹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运出北山,宿鸟惊东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经始兴广果寺题恺法师山房 江 总 息舟候香埠,怅别在寒林。竹近交枝乱,山长绝径深。 轻飞人定影,落照有疏阴。不见投云状,空留折桂心。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唐太宗 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绮峰含铺雾,照日蕊红林。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 连甍岂—拱,众干如千寻。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 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方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许敬宗的“奏合而用之”,将“侵韵”划归“独用”,并非他自己的认识,而是以“三囯六朝”时的“独用”划分的。唐许敬宗的“奏请”是为了科考标准,以《切韵》193个韵部划分“同用”“独用”,而不是用来对诗人写诗规定韵部。因为在许敬宗的“奏合而用之”之前几百年,诗人用韵就等同于他这个“同用”“独用”规范了。倒不如说许敬宗是用三囯以来诗人之用韵标准去“奏请”“同用”“独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