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近体诗即有仄韵诗,只是为人舍弃罢了
唐代近体诗只选择押平韵一种,与这一种形式的诗讲“平仄”有关。所谓“平仄”者,指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句中,以平声对举上去入声,押平韵,上句尾音上去入任选。这一种形式很简单,易掌握。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韵押平声读起来铿锵有力,声长不变,押上去入则失去了这个优越性。但从原理上讲把近体诗押上去入也是可以的,只是押上或押去或押入,上下句尾音就不是平仄关系了,而是四声关系了。因为:下句押平韵,上句在五言律时代,首句以不押韵为正格,这样上句四个句尾皆用仄声,上去入声任用,和下句句尾押平声是“平仄”关系。如果下句押仄韵的“仄韵诗”,则上句句尾音不一定都是平声,而是四声皆可。用唐人李世民、沈佺期、宋之问的仄韵诗可见,对上句尾音的用法较“平仄法”复杂得多,已不是简单的仄平关系。现在有人定一个仄韵律诗格律:上句尾必平(首句可押仄韵),以对下句仄韵,这是没有根据的。唐人李世民、沈佺期、宋之问也写仄韵律诗,只是后人舍弃了这一形式罢了。
京都十首(八首仄韵)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沈佺期 和杜麟台元志春情 嘉树满中园,氛氲罗秀色。不见仙山云,倚琴空太息。 沉思若在梦,缄怨似无忆。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蛾眉返清镜,闺中不相识。 别侍御严凝 七泽云梦林,三湘洞庭水。自古传剽俗,有时逋恶子。
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结交三十载,同游一万里。情为契阔生,心由别离死。 拜恩前后人,从宦差池起。今尔归汉东,明珠报知己
宋之问 长安路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娶还散。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