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征服 于 2017-4-11 22:03 编辑
难倒当今诗词界的一个小儿科问题
大家知道,古往今来,一个真诗者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诚信。屈子如此,李杜如此,苏辛亦如是。遗憾的是,诗词末法时代纲常紊乱,人心不古,撒谎撂屁现象即便在骚人墨客群体也时有发生,直让人跌掉眼镜。
近年来,有个只消用“能”或“不能”便可准确回答的堪称小儿科的问题几乎难倒了整个诗词界。据悉,葬花人先生等人曾经以此为依托,广发“舌战天下群儒”的英雄帖,普天下居然没有哪怕是一人敢于正面接招。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问题的答案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能脱口而出,却有不计其数的资深诗者乃至成名诗者避之犹恐不及,少数不惜以出丑露怪为代价而博个脸儿熟的朋友,则选择了回避实质性问题、插科打诨、转移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或玩弄“父在母先亡”之类把戏等各种有欠光明磊落的招法虚与应对,脸儿是混熟了,可也糗大了。
好了,铺垫基本到位,笔者也想向大家真诚讨教的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是:
请问诸位先生:你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吗?
直接答“能”或“不能”即可,其他答案无效。谢谢合作!
值得提及的是,面对同样的问题,格那丁先生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大智大勇。尽管他也没敢直接回答“能”或“不能”,但从以下答帖中,应该不难看出他的潜台词儿:
【格那丁答帖一】
搞得我晚节不保,你要承担民事责任。:D
【格那丁答帖二】
你读得出听得懂中古音?谁裁判的?沈约、陆法言还是刘禹锡、柳宗元?胡扯。 【格那丁答帖三】 网上一群人成天就中古音中古音的,还煞有介事读来读去,简直无聊!即使你能通过域外汉音、韵书、方言、汉字规律恢复部分中古音,也不可能全部恢复。最最重要的是,汉语不仅仅是声母韵母问题,还有节奏、语调、基调等等问题。 【格那丁答帖四】 听过老外说汉语吗?即使字音准确也不是那味,因为他没有掌握汉语的节奏、语调等。说什么中古音,还读啊说啊!你读啊说啊?那叫鸟语。 【格那丁答帖五】 听过老外说汉语吗?即使字音准确也不是那味,因为他没有掌握汉语的节奏、语调等。说什么中古音,还读啊说啊!你读啊说啊?那叫鸟语。
尽管格那丁先生其人言过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言行有欠一致,尽管他对诗与韵的认知还有这样那样的偏差,但是,面对这一考验当下诗者基本诚信的小儿科问题,格那丁毕竟做了一回男人,成就了一个爷们,连征服都得为他翘起大拇哥。试想,当着这块考验诗者基本诚信的试金石,如果连句真话都不敢说,谁又敢相信有关人等的所谓诗句乃是诗意出乎心、而不是胡诌来的呢?
说实话,看到格那丁先生答帖一的那一瞬间,笔者的心咯噔一紧,良久始归平静。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笔者仍然不忍对其它答帖给出正面回应,只是将心比心并推心置腹,针对格那丁答帖一象征性地回了这样一帖:
“
呵呵,这也正是时常令我于心不忍、寝食难安的根源所在,那份儿煎熬简直莫可名状啊!然而为了救韵、救诗,也只好行大仁而舍小义了。实在不好意思,日后请你喝酒谢罪吧。
哦,顺便再泛劝一个吧:
泛劝 生前甘作子,死后枉称爷。 若欲垂青史,尤须重晚节。”
笔者这帖是认真的,一是因为正在致力于一个重大诗词学术课题的研究,急需补充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二是事关一笔巨额奖金,余若得之或者得之一部分,将全部扩大投入到诗词公益事业,答能者或提供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之世外高人线索者,也可望得到重奖或相应奖励。
第一类诗者——明确回答“不能”或明确暗示自己“不能”者,已有如下诗友: 吟者、格那丁、如观、罗烈烈、巫山云雨、仁者、行者、许多、法号乱来、邻家大李、听雪草堂、雪漫千山 第二类诗者——当众明确回答“能”,却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者,已有如下诗友: 第三类诗者——被人点名讨教不止一次,一直不敢正面作答者,已有如下诗友: 九门提督、瑞丰堂、大有同人 第四类诗者——被人点名讨教后进退两难,恼羞成怒,无端锁沉者则有如下诗友: 金筑子、梅花山人 第五类诗者——明确答“能”,坚称可与木乃伊对话,要求单列一类者计有如下诗友: 十指含香 第六类诗者——自谦为按平水韵写诗习者,还惶恐有出,未宜说“能”或“不能”者: 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