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6|回复: 33

平水韵从来都是可以读的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6-10-19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9 18:35 编辑

我们创作律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通过吟唱和朗诵体会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韵律美。体现他的韵律美的关键主要是体现在平仄变换有序上,而不是在于他原始所对应的古音上。如果连读都不能读,那还要创作律诗干什么?当摆设吗?

在平水韵诞生的时候大宋的国都早已南迁,南方的语言环境和唐朝时期的长安早就有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形下他为什么还要专为唐代律诗量体定做一套平水韵呢?这就说明平仄变换才是律诗的重点,而不是要追究唐代律诗诞生时候的具体是如何发音的。

《切韵》中每个字的上切字和下切字都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他的“本字”发音也可以随之变化。既然《切韵》是这样来标注读音,就说明《切韵》编撰的初衷是允许有这种发音变化的。

《切韵》和《广韵》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根据上切音和下切音读出音来,怎么能说读不出声音呢?既然能读出声音来,那么依据他所诞生的平水韵就也同样可以读出声音来。

《切韵》在宋代发音有所变化,在元明清时期都同样会有所变化,越是接近唐代,他的发音变化就越小,反之就越大。直至今天,他的平仄还大致与今声相符。我们只需把他平仄与今声不符的字挑出来,加注一个多音字的标注就可实现用今声来朗读用平水韵创作出来的律诗平仄与律诗要求完全相符。这样,我们当代律诗同古代律诗的韵部还仍是完全一致的,何必要大动手术去创立新韵呢?

基于上述观点,现在新旧韵并行也应只是权宜之计,具体如何变革还望诗词界同仁再去详研。如观的个人意见是要尽量照顾到传承,平水韵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复制的。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9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以“论古今是非、南北通塞”为原则,就是照顾到了语音古今变化和各地差异,自然是可读的而非书面语音。论古今是非涉及到何时?起码是《说文解字》时期,考虑到古籍的散失,应该还可能更早。反切所取的汉字,发音会有些变化,但把历代的工具书联系起来去论,那差异既可以找到痕迹,读音大致也不会错,所谓构拟,是对少部分把握不大的字的一种负责的说法,并非凭空虚构。声调的变化极小也及其缓慢,读音的变化也是渐进的,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稳定的,今天与中古甚至远古相同的应该也不在少数,因此中古乃至上古的诗歌,我们无论用今天的特殊方言——普通话,还是用南方方言读来还有韵味。说平水韵不存在于耳舌之间,古声韵是哑巴韵是不客观的。

点评

感谢先生阅读。 我们现在都是仿唐乐舞、仿古建筑等等,只要能把他的“神韵”表达出来就可以,不可能也做不到每个细节都去仿。韵律也是如此,我们用今声朗读,也是仿古音。律诗的主要价值是在突出他的平仄变化上,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9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9 19:19
我们只需把他平仄与今声不符的字挑出来,加注一个多音字的标注就可实现用今声来朗读用平水韵创作出来的律诗 ...

“孔老二”当年被打倒,现在为什么要把他们请出来?历史上“三武灭佛”,现在佛教为什么还这样兴盛?朱元璋宣布废除平水韵改用《洪武正韵》,为什么在民间还敢违抗圣谕坚持用平水韵?说明这些东西能经得起时代的推敲与检验。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正朔”这个东西,以为是封建皇权思想嗤之以鼻。你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你在历史上就是正朔人物,你辅佐了陈友谅,你做得再好都是无用功,你怎样选择就看你的眼光了。

现在是共和体制,讲究创作自由啊。但是历史将来要选择什么,淘汰什么可不是由某个人就能决定的,诗词也是如此。后人要编诗集、编撰什么诗韵史肯定要多选那些传承下来的那种韵体作为范文,那到时有的诗友几十年的辛苦就会白费。当然他就是随便玩玩的,不在乎那些也无所谓。我们把厉害关系讲清楚就算尽到本份了。




点评

新韵诗本来就找不到值得流传的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9 2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9 19:33
《切韵》以“论古今是非、南北通塞”为原则,就是照顾到了语音古今变化和各地差异,自然是可读的而非书面语 ...

感谢先生阅读。

我们现在都是仿唐乐舞、仿古建筑等等,只要能把他的“神韵”表达出来就可以,不可能也做不到每个细节都去仿。韵律也是如此,我们用今声朗读,也是仿古音。律诗的主要价值是在突出他的平仄变化上,何必非要咬注“古音”失传这一点上不放呢?

再说《切韵》用反切注音的方式就是说明他允许发音随时代而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9 2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老师是否有所夸大了,有几个人“创作律诗”是为了“韵律美”的呢?

点评

声韵技巧是高人为了好听而研究出来的,来一群聋人硬是将其说成纸面上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继承,其实是毁坏,严重的毁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9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9 20:38
“孔老二”当年被打倒,现在为什么要把他们请出来?历史上“三武灭佛”,现在佛教为什么还这样兴盛?朱元 ...

新韵诗本来就找不到值得流传的诗。

点评

别人怎么做是他们的自由。在用韵还没有定论的时候,我们用平水韵创作总觉得靠谱,因为他毕竟是有传承的,也不怕将来才发现白忙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9 20:48
如观老师是否有所夸大了,有几个人“创作律诗”是为了“韵律美”的呢?

声韵技巧是高人为了好听而研究出来的,来一群聋人硬是将其说成纸面上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继承,其实是毁坏,严重的毁坏。

点评

我们现在推行“橄榄型”社会,是大部分人过上中产小康生活,肯定要不可避免地出现极富和赤贫阶层,但他们不是站主体。 同理,无论我们实行什么韵种,总会有一部分人读不懂、听不懂,这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只能满足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不出平水韵的人,自然哑口难言,就如同哑巴一样。以他们的智商推断,大家都无法按平水韵吟诵,大家也应谅解。只是一些爱苟跳的人心里不平衡,爱接二连三地叫嚷,自可不予理睬。

点评

读不出平水韵的人,自然哑口难言,就如同哑巴一样。 这个说法是对的。不能通读平水韵的大有人在,这是地区方言所致,以智商何干? 假设,你不会读听葡萄牙语,与你的智商何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6:38
很多人没有韵母正确读音的分辨能力,所以就是实行了新韵他们也照样读错。 唐代邻韵同押混乱的情况也是出于此,也是被韵母分辨不清的诗人乱押造成的。所以平水韵韵部分布不合理不是编撰者造成的,是唐诗的现实状况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2:45
这些骗子们不仅是哑巴,也是聋子,你看他们连ong\eng不同韵也分不清,还拿来押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会消灭吗?肯怕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