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背景】 “你看下通讯不就清楚了,作为平头百姓我才不去理会高层间的破事。再说中华诗词学会的高层岂不清一色都是退休老干,都曾是体制中人嘛。作为统治者无疑都想在自己的朝代编订一部诗词用韵,结果呢?简而言之诗词用韵只能符合声韵学科学而不是其它。” 更多背景内容请参见前边链接下的相关跟帖。
此等第一诗词中央要员理应选主动择集体辞职以谢天下 上届第一诗词中央副主席以上要员平均年龄已达六七十岁,曾受到赏花人等人痛批,因为为诗填词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事。葬花人等人统计过,全唐20位著名诗人的平均年龄只有51.8岁。初唐王勃只活了28岁,却已有诗文集30卷,而今活过82岁的所谓大家当中,又有几人配给王勃拾鞋? 纵观我洋洋大中华诗史,靠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准老头准老太太振兴现代诗词无异于天方夜谭。收敛沽名钓誉之想、限制买名卖名之行、惩办大发而特发诗词不义之财之徒,通过实施诗韵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进而实质性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现代读书音业已高度普及的21世纪的今天,就中国大陆诗词界而言,若欲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诗词用韵只能以活跃于舌间耳畔的实际音色或音效为考量依据,这是判定诗词是否出律的唯一标准。 注意到第一诗词中央的部分老干为官时实绩平平,纯属庸官,执掌诗词中央后又置国家语言文字法、十数亿国民观感和上自两院院士、博士导、博士后下至中小学师生的读书人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于不顾,为了一己之私而强行误导基本韵理、无情打压学术异己,在诗韵改革等关乎现代民族诗词文化振兴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百般阻挠、一拖再拖、毫无作为,纯属懒政。毫无疑问,此等第一诗词中央要员业已沦为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的绊脚石,理应主动选择集体辞职以谢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