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22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2 07:5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2 07:35
应该是符合元兢调声三术中的承平说,上句仄声多,下句以三平承之。
三羊二五异声的考证也许并非空穴来风,以前我在读诗话时发现唐宋元明清诗话中有不少涉及蜂腰鹤膝的谈论,怀疑他们作律诗除了按平仄作诗外,也讲蜂腰鹤膝,北宋司马光奏折就说过:“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 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之士”。
三羊不妨再多找些例子,看唐宋元明清到底有没有蜂腰鹤膝的讲究。 在邻联之间的声律关系,元兢已经将沈约的【鹤膝】变为【换头】。所以,元兢体系不讲【鹤膝】了。或许从元兢的《诗髓脑》中,元兢只列【鹤膝】条贯,没有具体内容,推测已经不讲究了!
【北宋司马光奏折就说过:“……、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之士”】中的,【蜂腰鹤膝】,应是同指【二五】俩字,不指【五五】俩字。
其道理犹如:异名同指的【北京首都】、【首都北京】。再者,沈约的蜂腰是25字,鹤膝是55字;王融的蜂腰是55字,鹤膝是25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