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莫空了 于 2025-3-21 17:26 编辑
摊破浣溪沙•早春寄友人
作者:柳色倾城 2025年03月21日
陌野千枝出淡黄,和风一缕入轩窗。欲向园中折新柳,寄春光。
云海烟波他日远,家山杏雨旧情长。泪染诗笺无限意,对斜阳。
刘能英点评:
从上片来看,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早春时节田野间柳树初绽新芽的景象,一“出”一“入”,生动描绘出一派生机勃勃、清新宜人的早春画面,从而激发诗人闺情,以致产生折柳赠人的冲动,扣题“寄友人”。或许这个“友人”作者不便与外人道,便以“寄春光”为由含蓄过去。下片一二句对仗精工,时空交错,用示现的方法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和友人之间隐秘的情感,至结句,一个 “泪” 字将作者内心积压的思念、感慨等复杂情感推向高潮。与李白的“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最让人回味处,在语言流畅,特别两个三字句,分别都是下句对上句的补充、续写,“寄春光”是“折新柳”的后续或是目的;而“对斜阳”是“泪染诗笺”的排解方式。
这个词牌古今佳作最动人处就是这两个三字句,有点类似民间的“三句半”,接得好,可以使上下句变得不滑不脱,有分工有合作,从而能使全词一气贯注而又跌宕生姿。如何才能接得好,我曾在《如何接好词中的三字句》一文中总结出七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上句一定不要把意思全部表达完了,要让些内容给下句来表达。上句全部表达完了,下句则无话可说,只能扯些野棉花来搪塞来凑字。
若说美中不足,就是“折柳”这一意象完全脱离了生活现实。好在作者的名字就是“柳色倾城”,也许是别有深意吧。
每日好诗旧体诗栏目主持:邢建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