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汉武帝《落叶哀蝉曲》 我在《读李夫人赋》中曾这样写道: “妙丽善舞的李夫人因为李延年而被召入宫,深得汉武帝的宠幸,然而福祚不永,很年轻的她过早离世。汉武帝痛惜不已。《汉书.外戚传》详细地讲述了方士少翁为汉武帝解愁的故事。少翁声言能‘致其神’,把李夫人请回来与天子相见,于是‘夜张其灯’来作法事。汉武帝看到一个年轻美妙的女子在眼前走动,然而却不能挨近他。汉武帝没有得到满足,他愈益相思悲感,为此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而来迟。’他令乐府诸音家絃歌之,唱给他听。‘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而来迟’,汉武帝并未从此忘掉李夫人,想念更甚,《汉书》的《外戚传》继续写道:‘(武帝)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这首《李夫人赋》,亦被《汉书.外戚传》全文收载” 我转述《读李夫人赋》中的这些文字,是为了说清楚汉武帝是如何写下思念李夫人的诗文的。最近再读《落叶哀蝉曲》,深深地被汉武帝的故事所感动。《古诗源》收有汉武帝的《落叶哀蝉曲》,其注曰:“王子年拾遗记:汉武帝思李夫人,不可复得,时穿昆灵之池,泛翔禽之舟,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时日已西颓,凉风激水,女伶歌声甚遒,因赋落叶哀蝉曲。”
落叶哀蝉,时令是秋月。汉武帝触景生情,或因情而写景,堪谓深谙文学诗赋之道。可谓一提的,诗中只一“落叶”而“哀蝉”未见,然其比兴俨然在焉。
《汉书》的《外戚传》收有《李夫人歌》、《李夫人赋》,却没有收载《落叶哀蝉曲》。王嘉,字子年,前秦时期的方士,著有《拾遗记》。王嘉在《拾遗记》中把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穷尽想象和演绎,不管怎样加工和创作,都本于《汉书》的《外戚传》。《落叶哀蝉曲》这首诗还散见于何处?王嘉、沈德潜虽未标出,他们能使之流传下来,就足以值得尊重了。
《拾遗记》详细地描绘了汉武帝听女伶歌唱后的心理变化。汉武帝由闷闷不自持、悲不自止,而到色悦心欢,乃召女伶侍奉,层次递进分明,合乎常情。何谓合乎常情?酒则乱性(此乱性非淳于髡那里的乱性)之故也。身边左右的臣子看到汉武帝愈发思念李夫人,愈发感伤悲不自止,于是劝武帝饮洪梁美酒且酌以文螺之巵,三爵之后悲苦荡然无存,其性自乱也,故歌者女伶侍寝得幸焉。由悲不自胜而欢畅淋漓,亦洪梁美酒文螺之巵之媒介也。洪梁美酒文螺之巵,富贵者之长物也,其乃伐命害性之物,两者叠加愈甚愈速。贫贱者想取而不能,故富贵者当尤其设防也。《拾遗记》所演绎的故事,诸如“乃召女伶侍奉”等等,在《汉书》里面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其作者王嘉王子年是本于《汉书》而进行再度创作而已。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把汉武帝的这首《落叶哀蝉曲》进行再度创作。他改写后的这首诗,以《刘彻》为题,虽再不是汉武帝那首《落叶哀蝉曲》了,但意象叠加,有着另一种美,在世界诗坛影响深远。庞德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他注意到汉武帝的诗文,认为汉武帝的文学才能及地位应被世界公认。我们感谢庞德对发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做出的的杰出贡献!
《汉书》有汉武帝对早逝的李夫人思念不已,少翁为汉武帝作法术招致之说。李夫人若即若离,汉武帝于是为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汉武帝意犹未尽,过后又写了一篇赋,来抒发对李夫人不尽的思念个。汉武帝率尔成章,其事其诗很是唯美。
汉武帝与李夫人的爱情故事令人为之动容。读汉武帝的诗文我们才能全面了解他,他那威武雄壮的另一面,还有男女柔情在!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我们再读读汉武帝的这首《落叶哀蝉曲》,汉武帝的确有个男女柔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