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对联知识

[复制链接]

2441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928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3-20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3-3-20 20:40 编辑

对联知识讲座(一)【2014.02.10】
对联=对+联 所谓对是指声律协调[音节同步,单句平仄交替、上下句平仄相反]和词语对仗。 所谓联是指立意合拍、取景相容、语言风格匹配、感情色彩协调。

一、声律
1、语音,对联的格律起源于古四声:平上去入 今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和我们学律诗是相容的,在此只强调一点,就是我们在完成对联作业时一律采用平水韵,注意入声字和古平字。单就创作对联来说,也可以用新韵,但必须注明‘今音’二字。比如:松静云歇脚[一蓑闲 今音]如果按平水韵 歇字是入声字 出句就是平仄平仄仄。是失替的句子。
2、音步,汉语词汇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双音节词汇居多,一句话中常常是单双搭配。一般5言分为三节7言分为四节 ,究竟如何分,要看具体语言环境,没有固定模式。比如;'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题焦山别峰庵 前 人]'
枫燃\千树\火==菊炼\满篱\金。[一蓑闲]’是221型,‘
花光\醒倦眼;==燕语\动琴心。[一蓑闲]’则是212型;
又如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古藤书屋 倪国琏]’
‘棹向苍茫寻彼岸;==心融\浩瀚忘微身。[一蓑闲]’是2212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戏题联 百 龄]’

3、对仗,它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可以说,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一般理解为上下两句相同位子词性相同。例如湖南岳麓山联: 大翼垂天九万里 形名动名数数量 长松拔地五千年形名动名数数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联律通则强调‘词语对仗’是符合对联语言客观实际的,而不是机械的要求字字词性皆同,因为词语包括词和词组[短语]。
比如‘红花’、‘飞鸟’、‘三杯’和‘秋水’都是偏正短语,
但如果纠结每个词性皆同,那么'红'是形容词,'飞'是动词,‘三’是数词,'秋'是名词,本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可以相对。
4、联律,目前联界普遍采用马蹄韵。马蹄韵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教授经过对上千年来联作声律的考察,总结出来的,借用马蹄行进的规律做个比喻,如果把马前后蹄看做平仄,交替规律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根据不同字数可以任意截取。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跟律诗密切相关的5言7言的平仄规律。顺便说明一点,对联实践中一些长联和7言中带有领字衬字或特殊音步的对联,
如:开襟抱\涓流汇海【村夫】,
可以运用另一说即语义节的规律来应对或创作,因这些句式基本不适合律诗语言节奏【律诗的节奏:5言--2111;7言--22111】所以,暂不讨
对联上联尾字必须仄声,下联尾字必须平声,叫仄起平收。
据此5言联的上联如下2式:
A、仄仄平平仄
如: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顾景星 题黄鹤楼]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题焦山别峰庵 前 人]
B、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宋荦 沧浪亭]
     月华侵枕淡;== 山气入秋深。[金顶寺 师 范 ]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杜甫]
7言联如下2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古藤书屋 倪国琏]
  B、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戏题联 百 龄]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小沧浪亭 刘凤诰]
关于联律,强调一点就是不因律害意,不要求都象诗钟那样严对。那么宽对宽到什么程度呢?流行一种说法135不论246分明,就是说在音节点平仄要相反 其他位子可以宽松,
需要指出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如果5不论,
就成为‘仄仄平平仄仄仄’,而3仄尾是对联三大禁忌[ 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上三仄尾;下三平尾]之一,
所以此处的5必须论。同样5言句‘平平平仄仄’的3也是必须论的。
我们知道了这些,就可以避免平仄错误。汉语的特点就是同义词近义词多,如果那个字的平仄不对了 在保持原意的原则下进行调整,如表示眼睛干的活的词就有:看,视,观、盼、睐,瞰,仰,瞅,瞪,瞧,暼,睨,望、瞻、了、睎。。。其中有平有仄 ,取其所需,调为正格。当然,若能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绝品对联,【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人过桥。[湖心亭 陶 澍 ]】 律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对于学习中的我们,还是循规蹈矩为好。

第一课时训练题:
逐联标出平仄(平水韵)和词性
2、晨读唐诗http://www.gushiwen.org/gushi/quantang.aspx 逐句标出平仄(平水韵)和词性
3、每天读一段《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百度。 逐句标出平仄(平水韵)和词性
4、分别按A平平平仄仄B仄仄平平仄C平平仄仄平平仄D仄仄平平平仄仄4种格式各出一个上联 、同学间互对并检查平仄词性。
5、下面10字是一副5言联顺序错乱 请复原。
A【远鹏燕志鲲学勤当效子】
B【春风上晴西下栁好东莺】
C【露光太翁白酒诗菊陶月】
(二)
【2014.02.12】
二、联
    所谓联是上下联句的关联。具体指立意合拍、取景相容、语言风格匹配、感情色彩协调。
  1、立意  就是作者在联中所表达的思想 ,如果说平仄词性是骨架那么立意是对联的精髓。
    上下两句通过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集中表现统一的主题。
   应对的首要任务是读懂出句,句子含义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正确的把握出句中的全部信息,然后选择与之相当的句子来匹配。什么叫“相当” 呢?就是景对景,情对情 、情景交融宜适应。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要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达同样的情感,而且下联要比上联有递进。
       例如上节课的练习A【远鹏燕志鲲学勤当效子】复原后是:
      志效鲲鹏远
      学当燕子勤
    就是从‘立志’和‘勤学’两个方面来完成励志的。就把这幅对联分享给刚刚踏上诗词之路的20期诗友,我们共勉。
       试想‘志效鲲鹏远’这个出句 如果对成下面的内容 如何呢?
     例1、
    志效鲲鹏远
    心如鹰隼高
    很显然,上下联句说的是一个意思,而且 下联弱于上联。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合掌”。
     所谓合掌,是指一副对联的上下两句的句意完全相同或相似,内容重复,犹如一个人把两只手合拢,形影相叠,反看正看浑如一只手;这种情况叫合掌。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很受商界欢迎。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生意’和‘财源’、‘茂盛’和‘兴隆’ “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
      
       纯粹意义上的合掌联古来很少,我们同学作业中多是局部雷同,请看下例:
       例3,
       鸟语春光好;
       莺歌柳色新.
         ‘鸟语’和‘莺歌’很显然是包含关系,没有变换角度。                     
      
《楹联报》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转录如下。这两串“合掌对”拟得很好很有启发性: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
      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
      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
      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
      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
       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
       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以上内容是关于‘合掌’的简单说明,有兴趣的同学,课下修改例2例3的对句。
   
      请同学们继续看‘志效鲲鹏远’这个句子,下面对句如何?
      例4
      志效鲲鹏远
      情如燕子亲
      我们看平仄词性自不必说,下联说的是‘爱情’‘,跟上联的’立志‘几乎不搭边,各说各的内容,这就是通畅所说的’隔‘。
      隔,是指对句所表达的意义和出句所表达的意思没有关联性,甚至相差很远,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隔。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同样的一个物,他有不同的侧面,我们要选择适合于出句意思的那个方面,来挖掘他的形象意义从而表情达意。
      例5
     鸟语春光好;
    人勤财富多。
   
      很显然’人勤财富多 ‘这个对句所说的道理是不可颠覆的,但是 ,跟上联的景情有什么关系呢?缺乏关联,隔之甚远。
      造成意隔的因素很多,就我们的作业来说,首先怕是不能正确解读出句的含义,只是注重了'对’ 而忽略了‘联’,就出现了意隔的现象。
     
    练习一:重复昨天的故事阅读《清联300》《笠翁对韵》,结合读诗找入声字。
   练习二:对句
    1、出句:月是望乡眼[ 村夫]
    2、出句:花香挤破篱笆院[村夫]
    3、出句:风云一路因缘聚[村夫]
    4、重配:
    配句:。。。。。[XXX]原句:
    安禅制毒龙 [王维]  
(三)
【2014.02.13】
2,取景关联
前面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形对意联。意有直抒胸臆、有景中含情、有
事中说理。下面,我们简单说说 取景关联。
景由物造 ,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的方式时有不同,应对时要考虑到时间和
空间的相容性,即便是借景抒情,景与情也要做到符合生活逻辑,不可想当然。
例6、
出句:池边小杏开无数;(星舒)
对句:岭上红枫落有形。(XX)
‘小杏开 ’是春景,‘红枫落’是秋景,如果用相机拍照,这两个物象不可能出现
在同一个画面,所以春秋隔景是要避免的。
例7、
出句:几树红花妍作火 [村夫]
对句:一轮明月撒成银 [XXX]
出句是日景 ,对句是夜景 ,日夜景物混搭,同样道理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画
面。而且出句是春景,对句是四季皆有的夜景 没有特点。
例8、
轻风携细雨
皓月照红花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有雨是阴天,怎么会看到有皓月呢?类似这样不符合客观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太阳雨’ 也是要避免的。
这些写景为主的联语中 要注意所取景物的合理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联语是借景抒情,写景是了抒情,这样的联语中往往会出现看似矛盾 但实际合理的两种景物。请看;
例子9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是清代彭元瑞自题联。旧时乡试在二月,会试在八月,“金榜题名”乃旧时文人的
学习目的,故有二、八月最动人之说。所以杏花桂花 并非为景,主要抒情,因此
并不矛盾。如果写成‘启牖三秋丹桂馥,回眸二月杏花红。’一联,怕是大家也不同意了。
例10
出句:风云一路因缘聚 [村夫]
对句:星月相辉为趣同 [村夫]

星月风云雨雪,在一联中用不好往往出现太阳雨,但是,关键要看是写景为目的还是
借景抒情为目的,本联中的风雨星月都是比喻人而非实景,这一联恰好可以用来比喻
20期同学 ,大家相聚到中华诗词学院是一种缘分,不管才华高低 ,我们都要珍惜缘
分,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因为我们有着同样的梦想。(如果将出句‘风云一路’解
读成夫妻感情 来对下联,未尝不可。)
所以对联取景,追求的是一种场景的时空和谐与画面美感 ,关键在于把握出句景物特点,选择适当的物来造景应对。
练习一、分别写一句春夏秋冬景物,5、7言自选。
练习二、应对
1、出句:流泉轻浣月 [村夫]
2、出句:归舟惊鸟穿烟树 [村夫]
3、出句:一径莺声喧柳色 [村夫] -
练习三、重配
1、原句:明月松间照 [王维]
2、原句: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四)
【2014.02.15】
原句:明月松间照 [王维]
配句:淸钟云外传 [村夫]
配句:白发登科才称意【村夫】

原句: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村夫老师对联知识讲座四
3、语言风格匹配
语言风格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客观效果,如李白的清新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清浅通俗;苏辛的豪放 、柳李的婉约。。。等等不一而足。
例11、
出句:大漠飙沙迷月眼 [村夫]
对句:长河酗浪捋云衣 [村夫]
上联写大漠风高沙大之景,很有气势,下联写黄河风高浪大,同样气势与之相配。试想如果对成‘小桥流水焕云光’如何?恰如把林妹妹许配给张飞为妻, 能和谐吗?
例12、
出句:一瓣心思划落水 [村夫]
对句:三秋故事付于风 [村夫]
出句的风格细腻含蓄,对句亦然。
语言风格的另一层含义 具体指对联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白描一是彩绘。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上用最简练、质朴的语言,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例13、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例14、清傅山题晋祠云陶洞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上下联六景并列,成鼎足之势;无一动词串接,用词极为简约,但给人画面却动静有致,形神兼备,恰似一幅素描风景画,意境悠远,引人入胜。试想:潇潇竹雨,飒飒松风,人在其中,完全陶醉于琴声、书香之中,沉浸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妙境界之中,这是一种练达、超脱而又隐逸的人生。需要用心去感悟体会。白描手法,大有裨益。
彩绘:是我借用的词 用以说明跟白描不同的是联句中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例15、比喻 就是打比方。拿另一件事物来形象说明这件事物 。构成比喻的要素是两事物间的相似性 或形似或神似。其中明暗借强博
是主要5种,其中我们要熟练3种。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例16、
出句:月是望乡眼 [村夫]
对句:云为拭泪巾 [村夫]
例子17、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练习一:请举《笠翁对韵》中三个运用比喻的对例。读唐诗 请举出运用了比喻的例句2个。
练习二:应对
1出句:一水环山飘玉带 [村夫]
2出句:最痛真情缩水 [村夫]
3出句:莫教心地春风老 [村夫]
4出句:心地垦荒犁万卷 [村夫]
5出句;风雨催红青涩果 [村夫]
练习三 出句4个句,分别将春夏秋冬某个景色做比。

(五)

【2014.02.17】






例19、 夸张
六朝山色收杯底
千里江声到枕边 【古联】
例20、比拟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古联】
例21、比拟
柳张媚眼观莺舞
桃赧红颜任蝶亲[村夫]
例22、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 【古联】
出句:一紫衔来千顷绿 [村夫] 燕
对句:双篙划暖满江春 [村夫] 鸭
借代要注意两点:
一是有约定俗成的形象如:须眉 红颜 巾帼 红领巾 迷彩服 。。。还有更多并非固定形象 ,这时 运用借代前面要有铺垫,不然容易误解或费解。
一是要注意跟借喻的区别。
还有一些修辞方法,比如排比,顶针。。。 在长联中经常运用,无法出现在5、7言中,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要重点练习运用比来写联。
4、感情色彩协调 联语或叙事或写景状物,都包含一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爱恶惧总是融进字里行间,感染读者。要细心体察出句表现的情感色彩,与之同喜同忧。
例23、
十里春风开画境
一双鸭掌拨溪弦 [村夫]
三江冷雨惹愁思
一江春水向东流
例24、
对句:不闻鸿送信 [一蓑闲]
出句:唯见月当空 [一蓑闲]
(用哭笑表情来比方感情色彩协调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我们在对句的时候,首先要正确解读出句的全部信息,包括立意、取景、风格、情感等因素,写出漂亮的对句来
三、应对方式
1、 正对。上下联内容同向关联的对联。[相辅相成]
例25、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上下联内容相似)
2、 反对。反对是上下联由相反的内容所构成的对仗方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第三十五》中所云:“反对者,理殊趣合者。”用反义词或物象对立内涵相反的词语组成的楹联,正反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映衬,既对仗工巧,又能深化主题。[相反相成]如:
例26、古代郎中程道州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药铺门口自署一幅楹联:
但愿人皆健,(正) -
何妨我独贫。(反)
上联表达了救死扶伤的医师对人们的良好祝愿,也为下联做了铺垫,下联是全联主旨。其中“我”与“人”在修辞上是对仗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健康无病,医生(我)就会门庭冷落。而医生之职,又在于使世人健康,作者以牺牲小我,使“我”与“人”的利益冲突得到了统一。这种“反对”手法言简意赅,说理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刘勰说“反对为优”也是这个道理。
但愿人皆健,(正) -
唯求术更高 (正)
例27、杭州岳墓的那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有幸/无辜”、“忠骨/佞臣”上下联句所展示的人物形象对立、表达的情感相左,含义也相反相成;并在同一个置景下从两个相反的角度切入,让“荣与辱、忠与奸”形成强烈对比,托物而言志,富有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典型的反对方式。
例28、
风雨催红青涩果
波涛淘尽起伏萍 [村夫]
例29 、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对)
鲁迅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
横眉冷对千夫指
起脚猛踢卖国贼(正对)
反对要注意2点:
一是要做到对立统一,语反意不反。
一是宜短不宜长。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出句对能反对。
3、流水对,又叫串对。它的特点是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其实两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串对的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例29、 采药三山罢, 乘风五日归。韩翃《赠张道者 》【承接关系】
例30、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因果关系】
例31、
生涯纵使多风雨
心地依然种竹梅[村夫] 【 假设关系 】
正对、反对和串对,什么时候该用哪一种,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与可能去选择。
练习一:应对
1、出句:趁绿压诗蔓 [村夫]
2、出句:松凭铁骨担风雨 [村夫]
3、出句:却是春阑心不暖 [村夫]
4、出句:秋声尽是添愁语 [村夫]
5、出句:结庐自有高邻鹤 [村夫]
练习二、给下列出句分别对正、反2个句子,
1、出句:雪中送炭 [ 成语]
2、出句:风圆柳絮飞天梦 [村夫 ]
3、出句:心宽自可容山岳 [ 村夫]
练习三、下列出句用流水对并注明上下联的关系。
1、出句:为人知自重 [村夫]
2、出句:许是身忙才忘我 [村夫]
3、出句:但使长毫能砺世 [村夫]









村夫老师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