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管宁,字幼安。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
管宁饱学富五车,管宁(龙尾)与华歆(龙头)、邴原(龙腹)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管宁避乱于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管宁拜见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等儒家礼教教化工作,颇受人们爱戴。 管宁一生屡辞辟命,高节始终。黄初四年,魏文帝曹丕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曹丕就专门用安车前往征召,管宁不应。管宁返乡后,曹丕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再次坚持辞让不受。明帝曹叡即位,于十二月改任华歆太尉,华歆称病请辞,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曹叡没有同意。但还是下诏征召管宁为光禄勋。 当时司空陈群也上疏举荐管宁。管宁自称草莽之人并上疏辞让,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
管宁看淡名利,立誓做隐士。管宁东渡辽东后,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前后所给他很多的资助馈赠,他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时,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他和华歆是好朋友,当年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看到管宁不动神色,就又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于是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管宁逝世,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