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律通则》第二章 第十条 避忌问题 忌不规则重字 编讲人:夏爱菊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避忌之一——忌不规则重字。 第二节课:对联规则重字的几种情形和规则(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对联用重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叠字对。一字或几字重叠使用。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上下联对应位置的“漠漠、阴阴”即叠字。福建南安汤梅山雪峰寺,有一叠字联:“冷冷清清雪,茫茫渺渺峰”也有全用叠字写成的联,如杭州西湖天下景亭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掉字对。上下联相应位置的两个字,隔几个字后又重复出现一次,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峡、阳”的重字便是。掉字也可有多个重字,如《红楼梦》中‘太虚幻境’有联:“假作真是真作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相关位置有“假、真、有、无”四个重字。 3、回文对。一副联正读倒读都一样。如厦门鼓浪屿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头、尾”二字外,都是重字。 4、顶针对。也叫连珠对。即上句末的字或词,作下句的首字或词,使得语言紧凑,环环相扣,连绵不断。如相传唐伯虎与祝枝山的对句:“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5、交错对。上下联位置相关的字,相互交错,颠倒重复。如唐朝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中“年年、岁岁”颠倒重复,使句子富于变化,语言精粹,声韵优美。 6、虚字对。对联中带有衬字性质的虚字,可作为同位重字,如“之者于的”等。潭柘寺弥勒佛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其中之字就是虚词同位重字。毛主席为刘胡兰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是同位虚字对。 7 、变音对。上下联分别由若干重字,按照平仄读音的不同,变换读法而组成的对联。如山海关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有若干种读法,“朝”可读zhao和chzo,“长”可读zhang或chang。这类联虽然重字较多,但按不同的音节读出来,仍然音韵铿锵,富于变化而不显调。有些重字对联长并用几种修辞手法。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同时用了掉字对、顶针对、叠字对等。2006年4月,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游武夷山时题联:“山上看水水如玉,水中现山山似屏。”修辞上既用了顶针,又用了交错对。 二、重复用字规则: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1、允许“同位重复”。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简称“复字”。这种技法用好了,可以增加对联的可读性和联文的柔软性。所以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我作《杂感其一》:“为人忙,为己忙,辛劳一世;拼事业,拼家业,苦乐同时。”“忙”、“业”就是同位重复。又如:我作《有感富家子乞讨》:“始作庸庸,坐享金山夸富贵;终于惨惨,飘零秋叶历寒贫。”其中“庸庸”、“惨惨”亦是同位重复。 2、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又如: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是画前人。 上联内两个“日”字在第三字和第七字位置处反复,而下联中的“人”字也在同样的第三字和第七字位置处反复。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属于有规律的重字。 因此,我们应掌握这一点:对联中如果同一字或几个字反复出现时,需要前后、上下对应,必须有规律。 三、师生互动。 老师提问: 1、什么是叠字对? 2、什么是同位重复? 四、课堂练习。 每位同学自找出同位重复、异位重字对联各一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