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6|回复: 38

平水韵是中华诗词史上的里程碑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6-10-12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4:12 编辑

唐代是一个由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度期,古体诗对用韵的要求较宽。

《切韵》的韵部太繁,唐人在实践中发现在创作律诗时用韵太窄,才允许邻韵“同用”。但是邻韵同押后按照《切韵》来衡量许多唐代律诗是出韵的。

到了宋代,宋人研究了唐代律诗邻韵同押之后,为了使唐代律诗不再出韵而有规律可寻,又考虑到以前的《切韵》韵部太多,不利于诗词创作,才把一些韵部合并,并结合比较常见的唐代律诗邻韵同押的情况,编撰了平水韵。平水韵创立后,原本许多按照《切韵》出韵的唐代律诗按照《平水韵》来衡量就不再出韵。

正因为她是总结了唐代律诗的邻韵同押情况而编撰的,才使得她的韵部分布如一些专家指出的分布不合理。但她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她的诞生使得唐代律诗更加完美。

同期虽有《广韵》诞生,但是《广韵》的韵部比《切韵》还要多,并且对唐诗用韵情况也不具备概括性,所以才没有被官方采用。而平水韵因其对唐代律诗的邻韵通押情况总结概括得很成功才被官方采用,传承至今。

所以说,平水韵的诞生,奠定了近体诗能够得以持续传承的基础,意义非常重大,她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抹杀的。她将永远地根植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中,永垂青史,永放光芒。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56
发表于 2016-10-13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龟背图》丁泽 状元帖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这是押什么韵?

点评

唐代是一个从古风到律诗的形成期,“邻韵同押”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对用韵没有做严苛的规定。《平水韵》只能对唐代律诗中普遍的“邻韵同押”作概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概全所有唐代的律诗。具体到每一个字应该归到哪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3 0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大作看,唐朝实行的就是“双轨制”

点评

所以说,平水韵不是宋人头脑发热随意编撰的,他主要是在概括唐人的用韵情况。他们难道不知平水韵的韵部分布不合理吗?他们肯定知道。但是唐人的“邻韵同押”的现象已经即成事实,才不得已来编撰了这部《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3:24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3 08:53
根据大作看,唐朝实行的就是“双轨制”


所以说,平水韵不是宋人头脑发热随意编撰的,他主要是在概括唐人的用韵情况。他们难道不知平水韵的韵部分布不合理吗?他们肯定知道。但是唐人的“邻韵同押”的现象已经即成事实,才不得已来编撰了这部《平水韵》。

古人在制定“礼制”的时候都会照顾到中华的传承,所以他的韵部分布不合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是为了概括唐代因“邻韵同押”而出韵的现象。

他们制定这些“诗礼”都不是自私地从本朝和音律完美、韵部合理的角度来制定,都是要照顾到传承。我们现在有的人鼓吹要废除平水韵,全部用新韵,甚至格律也要废除。这到是省事了,创作起来也方便了,可是他割裂了同古诗的联系。

大家都去写现代自由体不是更省事?那还体现什么中华诗词所特有的韵律美呀?

宋代较之唐代因长期国家分裂、民族人口迁徙,国都南迁。宋人意识到汉字的读音肯定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不标注读音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不能读出古音也不是要废除平水韵的理由,平水韵的平仄大致和今声相符,我们用今声来朗读并不违背《平水韵》编撰者的初衷。

感谢先生阅读。

点评

谢谢如观老师!请问有人说平水韵在以前并未得到过应用,是事实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先生阅读,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3:29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7:13
《龟背图》丁泽 状元帖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 ...


唐代是一个从古风到律诗的形成期,“邻韵同押”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对用韵没有做严苛的规定。《平水韵》只能对唐代律诗中普遍的“邻韵同押”作概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概全所有唐代的律诗。具体到每一个字应该归到哪个韵部,只能选择唐代律诗中最普遍地存在的一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照顾一些个例。也就是说通过《平水韵》的制定,最大限度地使唐代律诗合韵,以此为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3:47 编辑

唐代主要尊崇道(玄)教,唐风唐律较之很多朝代都要宽松。但是到了宋朝,程朱理学兴起,礼制趋于严苛。

宋人看到了唐代律诗的用韵不严谨,才制定了这部《平水韵》。规定用《平水韵》来创作律诗也是礼制的组成部分而被传承了下来。平水韵与近体诗是中华诗词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4:4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3:18
从佩文诗韵看平水韵收字并不全,有不少多音字并没有收全。比如仄声探,平声尚,七虞浮,应该补入。 ...

既然我们认定《平水韵》主要是为了概括唐代律诗的用韵情况而制定的,那我们就要看看那些没有被收录的多音字在唐代律诗中(并且要按照律诗的格律和用韵要求来推演衡量)是否出现过,如果没有出现过最好不要收录进去,如果出现过可以考虑补录。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才是尊重编撰者的初衷。在是否补录上这个问题上也一定要慎重,宁可不补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8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