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18

推行新韵将破坏古典诗词文化纯属无稽之谈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2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不会读平水韵 于 2016-9-25 20:44 编辑

推行新韵将破坏古典诗词文化纯属无稽之谈

注意到针叶林先生的奇文“推行新韵将破坏古典诗词文化“,本不想与之理论,因为我与针叶林先生的认知水准不在一个平台上,根本无法形成交集。但是,看到有首版级别的朋友也去跟着忽悠,就不得不说几句,以免定力不深的初学者被彼等误导。

针文的核心论点有二:一曰“诗词是艺术作品,不是社会语言的交流工具。所以不属于强制推行普通话的范围。文学艺术具有语言文字的独立性,这是受宪法保护的。”二曰“人们喜爱古诗词的原因之一是其独特的音乐性,这是由诗词韵律决定的。如果按照普通话发音,有些诗词就与格律不符,人们就再也体会不到古诗词的音乐美。特别是一些入声字,更是决定了很多古诗词的声韵特点。按照普通话,很多入声字变为平声,于是很多诗词成为出律之作,这不是对古典诗词文化的破坏吗?”

诗词是艺术作品,不是社会语言交流的工具。这话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备受推崇的唐诗用韵是建立在当时的读书音基础之上的,唐诗固然没有作为社会语言的交流工具,却也没有与当时官场人士和读书人阶层所用的读书音形成矛盾,二者其实是一致的。今天的读书音变了,变得与中古相去甚远,今天的读书人乃至官场人士都是用的普通话,那么中古平水韵便与此形成了巨大矛盾,巨大到什么成都呢?当然是巨大到普天之下的读书人和官场人士已经没有哪怕是一人能够读得出、听得懂平水韵了。时人的所谓平水韵诗作,其实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只能看不能读的案头文学了。事实上,宪法和国家语言文字法都没有默认或强行倡导在全国范围内用平水韵为诗的法条。有人说,诗极另类,诗人亦然。一个合格的诗者理当自觉地为维护当代官话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只顾自己玩乐,全然不顾广大国民的感受。平水韵不过圈内人玩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消消停停地玩玩本来无可厚非,将推行新声韵的举措扣上破坏古典诗词文化的帽子就太过分了,这不倒打一耙吗?

唐诗作为一座丰碑已经屹立一千多年了,无论读书音怎么变,佳作还是佳作。在不久前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所有主持人、嘉宾和选手都是清一色用现代读书音——普通话诵读唐诗宋词的,河北卫视的同类节目也是如此。这些都能说明问题。另外,不管有无入声读法背景,其实我们都无法读出中古读书音亦即中古平水韵那曼妙的味道了。吴语不行,粤语不行,闽语还不行,湘语也不行,任何一地现今方言都不行。这里还有个欣赏借鉴古人诗作与时人创作的问题,我们说,欣赏借鉴古人作品时,你尽可采用任何可能的方法去领略唐宋诗词的音乐美,而时人创作则不然。欣赏过去而用拟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创造现在和未来的权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便完全可以回避这一尴尬,为什么非要拿着自己也读不出听不懂的东西冒称平水韵作品去蒙骗世人呢?还有一个说法也很可笑,即认为只要会入声读法便算会读平水韵了,其实很多字的古今读法中声母韵母调值都变了,那是整个语音系统的变异,岂是只差几个入声读法那么简单。

必须说明,唐人创作时并未预料到后世读书音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他们创作时是合律的,他们用当时的读书音诵读自己或时人作品时也是合律的,而时人却根本无法读出他自己或其他时人用所谓平水韵创作的近体诗。这能比吗?这不开玩笑吗?这不惹国际诗界笑话吗?


发表于 2016-9-25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活不过作为在国内增进语言文流而也。推广自无不可,若使之诗词,传流下来的诗词將黯然失色。若使之歌坛,原声唱将奇腔怪调,若使之戏曲,包括京剧之内将扫地以净,若使之影视,千人一调,连外国人也得说纯正普通活,不然有丑化之嫌。那还有什么看头。如四川.“散打”名家李伯清,以方言娱乐众生,场场拥堂,然调至北京,改学京腔,全无生趣,听者寥寥,只好回川,重操旧业。

点评

推行新韵并不意味着取缔旧韵,若有人愿意玩,就继续玩嘛,届时只要让出全国范围内的正统诗韵地位即可。京剧语言并非清一色的中古音,中古音的比重其实很小,主要还是基于北方话,否则我们根本听不懂。 李伯清以方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5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5 21:02
普通活不过作为在国内增进语言文流而也。推广自无不可,若使之诗词,传流下来的诗词將黯然失色。若使之歌坛 ...

推行新韵并不意味着取缔旧韵,若有人愿意玩,就继续玩嘛,届时只要让出全国范围内的正统诗韵地位即可。京剧语言并非清一色的中古音,中古音的比重其实很小,主要还是基于北方话,否则我们根本听不懂。
李伯清以方言娱乐为生就应该呆在四川,操东南方言的诗友就该在东南一带以方言切磋交流,这不很正常吗?操东南方言却跑到国字号诗词园地,并说那就是平水韵,你让受众作何观感?唐诗基于中古读书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说明,唐人创作时并未预料到后世读书音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他们创作时是合律的,他们用当时的读书音诵读自己或时人作品时也是合律的,而时人却根本无法读出他自己或其他时人用所谓平水韵创作的近体诗。这能比吗?这不开玩笑吗?这不惹国际诗界笑话吗?


真正的国际界笑话还没出现,它将出现在三零一九五四,那是,全球统一用经过改良的拼音文字,不仅没有入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不复存在,只有一个声调,叫sir调,什么古声韵、新声韵都统统见鬼去了,诗词也统统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是我不会平水韵的愿望破灭,就如那个什么什么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觉,汉语灭。{:1_100:}{:1_100:}{:1_100:}

点评

嚯,瞧您这气话说的,学堂先生气性不小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0:01
作观众,先看看谁先见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0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5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哥传奇 于 2016-9-25 23:37 编辑

好像在风雅颂那边听人说过,针叶林先生尚未入门呢。跟个诗词门汉较什么劲呀?

点评

没忘你“救救诗词”那时的丑恶表演。  发表于 2016-9-26 0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26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5 22:22
必须说明,唐人创作时并未预料到后世读书音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他们创作时是合律的,他们用当时的读书音诵 ...

:D作观众,先看看谁先见鬼。

点评

呵呵,学堂先生气哆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26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版级别怎么了?关系好挂个部长也不是梦。。。
在诗坛上么,行家一出手就知有么有。

点评

那倒是。中诗词那边有个唤作梓煜的,她自己说是长春人,却甘作打压新声韵的急先锋,就被提拔为副部长了。 在武术界,真正的大行家都是点到为止,诗词界应该也是那样。还真没见过像针叶林、晓风轻送等人那样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26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作统计,都是给老师打杂的干的。现在作统计的一副大师的嘴脸。世风日下,文化等级也降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5 22:22
奉告吟者:你这才是无稽之谈!这只能表明你是对语言和诗词一无所知的另类! ...

闲吟
针家有树未成材,叶落不思根下埋。
林鸟犹知翔户外,呆鸡何又上锅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